
当美国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为波兰打造的首架F-35A“翼骑兵”在2024年8月高调下线时迎客松配资,东欧国家曾期待这款隐形战机能在2025年如期交付,成为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“王牌”。然而,现实却泼了一盆冷水:因关键软件升级受阻,波兰的F-35交付时间已推迟至少半年,部分批次甚至可能延迟至2030年。而这只是F-35项目全球性困境的冰山一角。

美国政府问责局(GAO)2025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,F-35项目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。其核心升级计划Block 4严重超支60亿美元,完成时间从2026年推迟至2031年,且功能大幅缩水。这一升级本欲为F-35换装新型雷达、强化传感器与武器集成,并赋予人工智能增强能力,如今却因“技术更新3”(TR-3)的软硬件问题陷入僵局。
TR-3作为Block 4的基石,需为战机提供计算能力提升25倍的新处理器,但软件代码量激增85%,导致可靠性频出问题。生产线因此堆积大量无法交付的战机,2024年生产的110架F-35全部延迟,平均延误达238天。
供应链漏洞与成本黑洞

F-35的困境不止于软件,供应链断裂风险持续扩大,超过4000种零部件短缺现象达到历史平均水平的两倍,导致52架飞机停滞在总装阶段,发动机供应商普惠公司也未能准时交付F135发动机,2024年平均延迟155天。
与此同时,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已突破2万亿美元,单机价格从早期预估的5020万美元飙升至近年来的8250万美元以上。加拿大被迫重新审查采购计划,因其88架F-35的合同成本从190亿加元暴涨至277亿加元,增幅46%。
盟友信任崩塌:从“战略利器”到“政治负担”迎客松配资

波兰的遭遇折射出美国盟友的普遍焦虑。作为北约前沿国家,波兰原计划在2026年接收首批F-35,以替代老旧的苏-22和米格-29机队。延迟交付不仅打乱其国防现代化节奏,更迫使该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寻求临时解决方案,如加速引进韩国FA-50轻型战斗机。类似情况在多个盟国蔓延:
加拿大将190亿加元的订单缩减至16架,后续采购“待定”;
西班牙彻底搁置购买计划,转向欧洲战斗机项目;
葡萄牙、德国和比利时重新评估订单,担忧美国通过“远程控制”限制战机使用。

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。F-35的运维高度依赖美国,其800万行源代码由美方独家掌控,关键备件供应也被垄断。历史上美国曾因土耳其购买俄制S-400而将其踢出F-35项目,此举加剧了盟友对“自主权丧失”的恐惧。欧洲媒体更直言,华盛顿可能通过“任务规划系统”远程禁用战机,甚至无需“一键关机”即可阻止其起飞。
地缘政治与技术主权的博弈
F-35的危机背后,是全球防务格局的深刻变革。特朗普政府要求北约国家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%,迫使欧洲重新权衡“依赖美国”与“战略自主”的利弊。丹麦放弃美国“爱国者”系统转而采购欧洲防空系统,以及欧盟推动50%军事采购流向本土公司的政策,均表明欧洲正寻求减少对美装备依赖。

另一方面,中国对稀土材料的出口管制精准打击了F-35的产能。每架F-35需消耗417公斤稀土,用于雷达涂层、激光瞄准系统和发动机叶片。2025年4月中国对镝、铽等7类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,洛克希德·马丁工厂因材料断供陷入半瘫痪,五角大楼承认其战略储备仅能维持6个月生产。
F-35的未来:修复信任还是走向衰落?
尽管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宣称将交付170-190架战机并推进Block 4开发,但GAO报告警告:若无法解决根本问题,F-35可能无法提供承诺的先进能力,从而削弱美国及其盟友的空中优势。美军自身也已削减采购量,将预算转向无人机和高超音速武器。

对波兰等国家而言,F-35仍是难以替代的装备,但其信任代价已远超金钱成本。正如加拿大前空军司令伊万·布隆丹所言:“美国已变得不可信任,我们必须寻求多样化合作伙伴”。F-35的项目困局,或许正是美国全球战略影响力的一个缩影——技术优势与政治捆绑的背后,是日益脆弱的盟友关系与不可逆转的多极化趋势。
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